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沉浸式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方式,正慢慢的变成为新闻传媒领域探索研究的热点。沉浸式质量新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质量的视觉、听觉等多媒体元素,以独特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为受众带来全新的信息接收体验以及身临其境的新闻感受。
沉浸式新闻是一种人类能在新闻事件中获得第一人称体验的新闻样式。其构建新闻现实的虚拟场景,使受众进入其中并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获得对新闻的认知。
质量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途径传播的经济社会中与质量相关的信息。质量新闻是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良好质量氛围、推动质量社会共治的重要方法,具有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宣传教育、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答疑解惑的作用。
作为沉浸式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浸式质量新闻则是将质量信息、质量事件、质量故事以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受众的一种新闻样式。沉浸式质量新闻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沉浸性。传统质量新闻常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以保持自己的客观性,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质量新闻,最大特点是让受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第一现场”体验新闻,产生身临其境般的代入感。受众不再完全依赖记者的叙事框架获知质量新闻事实,而可以“亲临”现场,亲身体验主体与场景融合产生多元新闻价值的共振效应。
专业性。质量工作具有专业性,体现在专业相关知识、实践经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质量文化、团队建设和职业道德等多个角度。质量新闻工作同样需要体现专业性,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受众易于接受且乐于接受的大众语言。沉浸式质量新闻是沉浸式技术与质量、新闻“三重叠加”的专业性组合,是多维度跨界融合创新的产物。
共鸣性。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质量上的问题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沉浸式质量新闻的敏感度较高,受众会感同身受进入沉浸式互动圈层,在全景式、临场感的信息语境中获得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绪感染。
精心选择质量选题。要精心选择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质量新闻选题,确保选题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社会价值。第一先考虑那些能够引起受众共鸣和关注的质量新闻选题,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等,既是当前热门话题,也是质量新闻的富矿。
构建多维度的叙事框架。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展现质量新闻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相关人物的故事。引入丰富的质量信息,比如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测试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信息,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质量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要用具体的、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质量新闻事件,让受众更易接受、更感亲切。要注重质量元素的细节描写,增强质量新闻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强化情感共鸣。在叙事过程中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质量故事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质量新闻事件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受众思考社会问题。
总之,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沉浸式质量新闻的体验感和吸引力。要立足于挖掘优秀的质量文化,讲好中国质量故事,突出中国质量特色,传播中国质量好声音。
明确报道主题和目标。在进行沉浸式质量新闻报道前,首先要明确报道的主题和目标。这包括确定报道的核心内容、希望传达的信息以及预期的受众群体。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有助于在后续报道过程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运用先进的技术营造沉浸式环境。沉浸式质量新闻的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技术为受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引入互动元素和多媒体手段,利用VR、AR等先进的技术,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质量新闻体验。引入互动元素,如在线投票、问卷调查等,让受众参与到质量新闻的讨论和互动中来,使受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质量新闻事件的发生。
注重内容策划。在沉浸式质量新闻报道中,内容策划与叙事结构至关重要。要精心设计报道的框架和逻辑,确保受众能够顺畅地跟随报道者的视角,进一步探索质量新闻事件的始末。同时,叙事结构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受众在沉浸的过程中感到迷茫或失去兴趣。
培养专业人才团队。质量新闻报道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而做好沉浸式质量新闻报道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一个具备质量知识和技术背景、新闻敏感度和创新思维的专业团队至关重要。传媒机构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沉浸式质量新闻报道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注伦理和法律问题。在探索沉浸式质量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伦理与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保护受众的隐私、如何确保报道的公正性等。只有在尊重伦理、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沉浸式质量新闻报道才能健康发展。
沉浸式质量新闻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传媒业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的创新路径。虽然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沉浸式质量新闻有望在新闻传播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